新增设施开放单位1115家,组织开放活动约1.2万次,累计接待公众超63万人次……2019年,四类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交出亮眼的成绩单。作为创新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作为培育绿色价值观的重要平台,设施开放工作凝聚了从中央部委到地方、从开放企业到社会组织等各方的巨大努力,积极探索有效途径,确保开放工作取得实效。
2019年11月24日,三门峡市环境保护协会组织亲子家庭参观光大水务公司。王宾娜 供图
日前,全国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现场会在湖北武汉举办,会议总结环保设施开放工作进展,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生态环境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地设施开放工作负责同志、设施开放单位代表、环保社会组织等,约150位参会者共同参观开放单位、畅谈工作经验、分享成功案例,为确保今年环保设施开放总体目标顺利实现蓄力加油。
点个赞
2019年阶段性目标如期达成
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
2017年5月,原环境保护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在全国范围启动环保设施开放工作。同年12月,全国第一批124家开放设施单位名单公布。
对于这项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明确了目标:“2020年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符合条件的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社会开放,接受公众参观。”
对此,生态环境部与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设定了分步目标:“到2018年、2019年、2020年年底前,各省(区、市)四类设施开放城市的比例分别达到30%、70%、100%。”
刚刚过去的2019年,“70%”的阶段性目标达成了吗?翻开新篇的2020年,面对“100%”的目标,各地做好准备了吗?
2019年,各方持续加力,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走向常态。生态环境部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第二批511家和第三批604家开放单位名单。中央文明委将环保设施开放工作列入2018年和2019年精神文明建设重点任务台账清单。在各地政府部门的积极支持与大力配合下,全国设施开放城市数量稳步增长。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经有1239家四类设施开放单位,超过70%的地级及以上城市符合条件的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已向社会开放。
持续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有力行动,也是创新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此举既是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也是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意识的有效措施,同时对化解当前面临的“邻避效应”、防范环境社会风险,发挥积极作用。
不少公众在参观后感叹“环境保护真是眼见为实”“企业从‘闲人免进’变成了‘城市客厅’”,表示要把收获与朋友分享。
“设施开放让公众更了解企业,也能够让企业更了解公众的期盼。”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部长吕大鹏说,每一次的开放都是对企业的促进、提醒和监督,推动改进企业管理、改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与会的辽宁省大连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安丽说:“我们是尝到设施开放的甜头的。越开放,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就越高,公众保护环境的自我行动也越多,有监督、有行动,公众参与环保进入了一个良性轨道。”
鼓个掌
各地工作亮点纷呈
各地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亮点纷呈,纷纷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工作路径。公众开放现场会和培训班因此成为成果展示的平台。
北京市设计推出精品路线,将开放单位连点成线,并组织网络大V等重点人群开展参观活动,借助其参观后的线上发声,开展环境科普传播。湖北则将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工作作为“环保民心工程”加以推进,鼓励并嘉奖一批优秀的开放单位和工作者,并打造体验式、调研式、定制式参观,提升公众参与度。大连市生态环境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设施开放工作系统部署、主动加压,所有县级城市今年将实现全部开放,远远超过国家提出的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目标要求……
在此过程中,各地着力打造丰富多样的品牌活动,如“环保设施两日游精品路线”“环保设施打卡活动”“环保公众开放周”等,并运用多种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大范围宣传,扩大活动覆盖面,提高知晓率和受众范围。
许多开放单位也展现了其对社会责任的担当。部分开放单位为了达到开放要求,重新投入资金,打造适合公众参观的展厅,成立专门宣传部门,制作形式丰富的宣传品,培养专业讲解员,还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
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提前1年完成了整体开放77家项目单位的目标,践行光大国际“服务社会,让生活更美好”的承诺。中石化集团不仅为设施开放活动设计了统一的歌曲、标志、吉祥物和导览规范,还在设施开放现场会上郑重承诺,到2020年年中,中国石化全部(89家)生产企业实现全面开放。
社会组织的参与同样不可或缺。2019年6月,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美团以及中华环保联合会、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共同组织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NGO基金”项目,面向各省宣教部门推荐的环保社会组织、“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环保社会组织联盟成员开展资助,专项支持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全国性公益活动。项目实施以来,16家受资助机构共组织设施开放活动306次、参观人数26330人,影响了35万人,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工作进程,也促进地方环保社会组织进一步发展。
攥个拳
2020年确保总体目标顺利实现
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远性的工作,通过两年多的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不足。例如,仍有一些地方重视不够,个别省份设施开放频次不足。
同时,设施开放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省份对企业开放工作监督指导力度有限,只满足于开放次数,但对讲解员专业化的培训不够、宣传产品开发不足、与公众在开放过程中的互动不够,导致设施开放效果不尽如人意。
此外,部门之间协调力度仍需加大。由于监测、污水、垃圾、危废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等设施单位在地方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开放工作涉及多部门联动,需生态环境部门积极主动协调,创新工作思路,动员相关部门加入到开放工作中来。
不过,只要下功夫,办法总比困难多。为期两天的会议培训,就被与会者当作“花式取经”的好时机。会议厅里,刚做完主题发言的企业负责人就被感兴趣的听众连续追问,如何培养管理企业志愿讲解员队伍、如何增加开放活动线上直播的观看量;一顿工作餐“吃”了一中午,把午休时间也用来交流经验;微信群里,对嘉宾发言材料、开放活动宣传材料的“求分享”之声更是此起彼伏……
这些努力,都是为了把新一年的设施开放工作做深做透。
“确保环保设施开放总体目标顺利实现”“确保取得实效”,是会议对2020年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此,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方案,成了各地今年的努力方向。省级和地市级生态环境部门需逐一核定各地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种类、数量、覆盖率并加强检查监督。生态环境部也将建立工作调度机制和评估机制,定期调度各地工作进展,推动各地及时解决制约工作开展的瓶颈问题,确保环保设施开放工作圆满收官。
记者了解到,2019年,设施开放范围已经从环境监测、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危险废物和废弃电器电子处理设施,拓展到了石化和钢铁领域。此次会议也希望各地加大推动力度,让更多的行业、企业和单位加入到设施开放工作中。
此外,强化宣传也是设施开放工作的“法宝”。制作宣传片和公益广告、组织专题采访活动、统筹用好生态环保系统新媒体传播矩阵等传播手段,将在今年齐上阵,助力设施开放工作形成集中声势、打造品牌活动、扩大社会影响。
新年钟声已经敲响,2020年大幕开启,设施开放工作迎来阶段性收官之年。这项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干得漂不漂亮、在“十四五”期间的目标又该定在哪里,关键看这一年。手捧着2019年“成绩单”,与会者表示,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铆足干劲不放松,期待2020年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